校园风采
首页  >  快速通道导航  >  校园风采  >  正文
学院风采--农学院

作者: 时间:2022-07-10 点击量:

学院简介

◆ 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习近平

◆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

◆ 长大学农,大有作为!——袁隆平

2019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让新农科有了新高度,从“安吉共识”到“北大仓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已经全部唱响,让长江大学农学院在新时代的春风中崛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袁隆平院士为长江大学农学院题写院名

长江大学农学院成立于1977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培养了11000名毕业生,涌现出了一大批政界精英、学术大家、商界巨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了“长大力量”,提炼出了“厚德笃行,丰食天下”的院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于2015年为长江大学农学院题写了院名,并寄语农学院学生:“长大学农,大有作为!”

  学院为湖北省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学院,下设“农学系、植物保护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系”三个教学系,拥有“农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三个专业。农学、植物保护是我校传统优势品牌专业,农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农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列入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农学专业的生物育种方向、植物保护专业的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方向列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学院有“作物学、植物保护和农业资源与环境”3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学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植物保护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农学专业、植物保护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学院现有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具有博士学历75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73人、教授31人、副教授40人、有海外研修经历的学者43人。拥有“双聘院士”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北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人。

 

 

   

 

 

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院实行“两基三段式”全学程实践教学模式,即“校内、校外”两类实践教学基地(“两基”),“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顶岗见习”三个实践教学阶段(“三段”);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各省级农科院及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63个校外实践教学合作教育基地;实验仪器设备总值6500多万元,有馆藏50万号标本的昆虫标本馆,校内科研实习基地占地面积达2200亩,包括智能温室、网室、盆栽场、气象站、田间试验小区、大田示范区。学院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近两年,支持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14多项,30%的本科生进入教师课题组开展了科学研究。

学院有“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湿地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富硒水稻研发中心、湖北省农林病虫害预警与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还建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1个;五年来,先后主持了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计划项目、5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或子课题、120项省部级项目(湖北省科学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等)。科学研究年均到账科研经费1500万以上。

五年来,学院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5项,其中,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主持或参与选育水稻小麦等新品种20余个,制定了地方或行业标准16个,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授权专利53项,出版著作或教材43部;发表SCI、EI、ISTP三大检索论文600余篇。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