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法学教育可追溯至原荆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4年开设的法律事务专科,学校是湖北省最早一批开展法学教育的省属高校。现有法学、社会工作两个专业,法学本科专业始于2002年,社工本科专业于2006年,长江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始于2014年,是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家授权单位,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始于2018年。学院现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法学专业入选湖北省一流专业,为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单位。近30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近5000名法学和社会工作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入选省部级以上人才名录库有9人次(中央政法委“法律双千”4人,民政部社会事务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司法部涉外律师领军人才2人,湖北省社会人才库入选专家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15人,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硕士生导师14人,国外访问学者6人,兼职律师12人,社会工作师10人,仲裁员10人。
学院另聘有16名来自其他高校和行业实务部门专家领导,有兼职教授、硕导、著名人类学学家、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柯立安教授,楚天学者、西南大学田阡教授直接受聘我校,作为学科带头人每年工作约1个月。荆州市法学会会长张钦教授、荆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夏远亮、荆州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何山权副检察长等实务专家直接参与指导学院常规教学和学科建设。
科研成果
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教科研项目约50项,在《国外社会科学》、《社会学》等重要期刊公开发表近100篇,专著8部,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次获全国法学优秀教材奖、民政部优秀成果奖、湖北发展研究奖等政府类奖项。学院在弱势群体保护领域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该领域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其他国家级课题3项,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近10项。
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获批的部分国家级科研项目
主持人 |
项目名称 |
编号 |
批准单位 |
时间 |
李华成 |
国家侵权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 |
CLS2015HQZZ14 |
中国法学会 |
2016 |
徐前权 |
突发事件遇难人员善后处理规程研究 |
2016z03002 |
国家民政部 |
2016 |
唐 飞 |
大规模环境损害民事权利救济研究 |
17YJA820024 |
教育部课题 |
2017 |
李向玉 |
黔桂界邻地区少数民族石体资料收集 |
18AMZX004 |
国家社科 |
2018 |
肖志锋 |
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公益增值利用研究 |
CLS2018D125 |
中国法学会 |
2018 |
杨琳丽 |
新时代大学生三下乡实践育人模式 |
2018LX166 |
共青团中央 |
2018 |
刘 庆 |
全面二孩下大龄二孩家庭同胞关系 |
19BSH069 |
国家社科 |
2019 |
何章银 |
中国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研究 |
19FGB002 |
国家社科 |
2019 |
十三五期间法学院专著出版情况一览
作者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时间 |
胡艳华 |
悄无声息的“革命”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16 |
李华成 |
国家侵权国际私法问题研究 |
法律出版社 |
2016 |
何章银 |
《中国救灾外交(1949-2016)》 |
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6 |
王贤锋 |
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研究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2016 |
陈欢等 |
犯罪心理学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2016 |
李华成等 |
农村法律知识100问 |
农业出版社 |
2017 |
李向玉 |
清水江都柳江流域经济社会变迁 |
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7 |
胡艳华等 |
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 |
社会科学出版社 |
2017 |
专业介绍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扎实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司法系统、社区规划与管理、司法社会工作、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研究方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政策学、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社会保障学、青少年社会工作、刑法学、妇女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刑事诉讼法、救助社会工作、民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行政管理、司法社会工作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新生适应工作坊、成长小组、技能拓展、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就业方向:司法局、民政及相关福利部门工作人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基金会等慈善组织工作人员;社区管理、其他社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等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法学专业(本科,省一流专业,荆楚卓越法律人才协同计划)
专业方向一:民商法方向
培养目标:依托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荆州)和荆州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等平台,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产权专门学科知识,通晓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管理和战略的知识产权和法学知识,从事律师、专利、商标事务所等从事专门知识产权事务,同时也能在公、检、法等部门从事专门的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及其他法律事务,或者在专利局、商标局、版权局、科技局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论、民法物权、民法债权、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理论、金融法、竞争法、破产法、商法(公司与证券)、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婚姻与继承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房地产法、知识产权法、企业与公司法学。
就业方向: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利事务所、商标代理机构、大型企业知识产权事务部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方向二:刑事法方向
本专业以“通人文、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具备扎实法学理论基础与系统法学知识,能够从事刑事司法实践工作和刑事司法理论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法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第一,合理界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阶段,实行导师制在课堂教学外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实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教学模式。聘请大量社会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和在政法第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部门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同时,安排学生参与法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活动,参加法律诊所教育,使学生接受到严密的法律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法律实务训练。第三,推行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推进线上翻转教学。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犯罪学、刑事司法学、刑事侦查学、刑事执行法学、司法心理学等
就业方向:旨在培养和输送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公检法部门和涉外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方向三:社会治理法学方向
本校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一流学科”暨法学(社会治理法方向)重要参与建设高校,社会治理法学为新型交叉学科,以法学为理论基础,涵盖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以社会治理及其法治化为主要调整对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践应用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新型学科。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调解法学、信用风险管理、网络社会治理、社会政策学、治安处罚法、社会保障、社会管理与服务、公益慈善、社区治理、等
就业方向:本方向可在司法系统,还可以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与政府部门,工会、团委、妇联等群众组织,大中城市社会组织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国家机关、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等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培养特色
坚持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融合“三个融合”人才培养思路,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近几年,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约80%,常年位居全校前三;法律职业资格通过率常年在40%以上;考研率稳定在15%左右。
教学条件
学院坚持德法兼修、立德树人,建有1个省级产学研平台暨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荆州),2个地市级产学研平台暨2018年的荆州市妇联妇女儿童维权咨询站和2020年的荆州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与荆州市司法局共建图文信息中心1个,拥有图书6000余册、学术期刊50余种。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模拟法庭2个,社会工作室1个,实习实训中心1个;与深圳市、郑州市、武汉市、荆州市、咸宁市、宜昌市、十堰市等省内外20多家司法实务部门、社会工作实务单位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及毕业生就业基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文化活动
坚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每年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学术论文报告会、创新创业计划竞赛、“清晓杯”辩论赛、法学基本功大赛、社会工作基本功大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大学生锻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舞台。学院坚持开展模拟法庭、普法宣传、送法下乡、关爱留守儿童、朋辈辅导、走进社工等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设有以学生为主体的知名学生社团——荆州市大学生法律服务团和长江大学四叶草社会工作协会。荆州市大学生法律服务团被评为“全国百强学生社团”、湖北省“优秀社团标兵”,每年义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数百起;长江大学四叶草社会工作协会是学校“十佳学生社团”,曾获得2014年全国青年志愿者服务公益大赛银奖。
专业模拟大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每年举办刑事、民事模拟法庭邀请优秀法官、律师作为指导和评委老师。每年举办社工实务大赛,孵化社工项目供社工机构挑选。推行“名家讲学计划”,“实务专家进校园”,“师兄师姐回家谈”等讲座,邀请各领域人士来校讲学,开拓学生视野,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图文信息中心
小模拟法庭

荆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中心

考研学生考前激励大会

法学院荆州市大学生法律服务团到江陵县滩桥镇高兴村开展“送法下乡”普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