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上一篇脱离高中舒适圈,应该何去何从的文章中,相信很多同学对于“大学应该怎么读”还是有很多疑问,在此分享几个具体方法,教大家紧密结合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进行信息对称或是匹配,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决策与选择,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涯计划。
I最简规划四步走
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大学生涯规划,都有自己的流程与步骤,但是简化起来,都可以归纳为四步:知己、知彼、决策、行动。
根据规划目标来确定“知己知彼”的内容,再将两者进行对比,寻找差距,并制定缩小差距的行动计划,然后在实践中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再积极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和完善行动方案。因此,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一成不变。
比如,我要进行一个大学期间出国交流的规划。
“知己”部分就是要明确自己目前的外语水平与证书情况,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如我是经济专业,学习绩点靠前,我只有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听说能力是弱项,但可以通过有计划的学习明显提升外语水平,我希望到英国或澳大利亚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父母在精神和经济上很支持我的想法。
“知彼”部分就是要了解本校出国交流生不同项目的申请条件,如申请学校对于学分绩点、各科平均分数、雅思或者托福成绩要求等。
“决策”部分就是需要将前面两方面的信息进行匹配,决定申报某个具体的项目,并找到自己和条件之间的差距。如我对两个项目都有向往,且两者条件差不多,我决定同时申请两个项目,目前差距就是雅思或托福成绩证明。
“行动”部分就要针对前面找到的差距,制定缩减差距的行动计划或方案,然后按照计划去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方案。
如我制订一年期的行动计划,主要聚焦在保持专业学习绩点,以及雅思和托福考试成绩的提高。在一年的准备过程中,学业始终保持在4.0,雅思也考出了7.0分的成绩,在申请项目时发现,我的条件满足了更高质量的学校项目申请要求,那么我可以及时调整计划,改变申请目标,当然,也有可能我雅思或托福成绩低于了目标院校,那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去匹配相应要求的国外学校。这就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与完善的过程。
I两个工具助你“知己”
(1) SWOT分析法
SWOT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检查个人技能、能力、职业喜好和职业机会的有用工具。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 (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 (威胁)。
其中,S、W是内部因素,0、T是外部因素。通过它,我们很容易知道自己的个人优点和弱点在哪里,能仔细评估自己所感兴趣的不同职业道路的机会和威胁,并且这几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最后做出职业决策。
一般来说,首先要提纲式地列出你的职业目标,并制作空白的SWOT分析表,然后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弱势以及职业机会和威胁,最后综合各种内部和外部信息做出职业决策。
(2)5WHAT法
“五What”归零思考法共有5个问题:What are you?What do you want?What can you do?What can support you?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当你回答好这5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就有了自己的生涯规划。
①我是谁?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一一列出来。
②我想干什么?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
③我能干什么?一个人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能力,而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
④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支持。
⑤我最终成为谁?确立自己的生涯目标。
比如,一个学计算机的女生有如下的思考:
what are you?某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身体健康,性格居于内向与外向之间,学业成绩优秀,英语过国家六级,辅修过心理学、管理学;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参加过高校演讲比赛,拿过名次;家庭状况一般,父母工作稳定,身体健康,暂时还不需要有人特别照顾。
What do you want?比较喜欢教师这种职业;其次可以成为公司的一名技术人员;如果出国读管理方面的硕士,回国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也是可以接受的。
what can you do?做过家教,虽然不是自己的专业,但与孩子交流有天生的优势,做家教时当学生成绩进步时很有成就感;当过学生干部,与其他成员相处比较好,组织过几次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实习时在公司做过一些开发,虽然没有大的成就,但感觉还行。
what can support you?亲戚推荐去一家公司做技术开发;GRE考得还可以,已经申请了国外几所高校,但能不能有奖学金还很难说,况且现在签证比较困难去年曾有几家学校来系里招聘教师,但不是当老师,而是要去学校做技术维护,今年不知会不会有学校再来招聘教师;有同学开了一家公司,希望自己能够加盟,但自己不了解这个公司的具体业务,也不知道它有多大的发展前途。
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最后的选择可能有以下四种:
A.到一所学校当老师,自己有这方面的兴趣和理想,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并不欠缺,在素质教育大趋势下,与师范类专业相比,自己有专业方面的优势,讲授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前沿的知识,特别是现在计算机在中学生中有了一定的普及和基础,并且自己有信心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好老师;不足的就是,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训练以及一些技巧,但这可以逐步提高。
B.到公司做技术人员,收入上会好一些,但通过这几年的发展看,这种行业起伏较大,同时由于技术发展较快,得随时对自己进行知识更新,压力较大,信心不足,兴趣也不是很大。
C.去同学的公司丢掉专业从最底层做起,风险较大,这与自己求稳的心理性格不符,同时家庭也会有阻力。
D.如愿获得奖学金,能够出国读书,回国后还是去做一名企业管理人员。不确定因素较多,且自己可把握性较小,自己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单纯从职业发展上看,这四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从个体而言,第一种选择显然更符合她本人的职业取向。
从心理学上看,选择第一种能够使得她得到最大的满足,在工作中也最容易投入,做出一定的成绩后会有很大的成就感。
从职业前途看,教师这个职业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呈上升趋势。
从性格上看这种职业也比较符合她的职业取向。主要困难是非师范生进入这个职业的门槛比较高,如果她能够确定自己的最终目标后努力去弥补与师范生在职业技巧方面的差距,那么她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将为时不远。
同学们可以通过上述的方法,探索一下关于自己选择的专业以后有哪些发展途径,以及针对不同途径,大家可以在大学四年的过程中做哪些方面的准备。
长江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