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首页  >  快速通道导航  >  成长故事  >  正文
艺术与传媒学院覃虹智:《任何时候行动都不晚》

作者: 时间:2021-08-16 点击量:

任何时候行动都不晚

□ 覃虹智,艺术与传媒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与所学专业结缘,我有很多话要说。

小时候喜欢动画片,惊叹于“画面切换”与“广告文案”相结合的精妙之处。

怀着对影视行业的懵懂认知,我踏上学习传媒的道路,选择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2017年初入大学,学院党委书记邹火明教授在课堂上的讲话令我印象深刻。“这是一个覆盖面广的综合性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将锻炼大家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其后的日子,我珍惜每一次机会,收获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课堂学习中,我与同学们相互探讨、精诚协作,攻克了Pr技术操作难题,闯过了镜头语言运动的难关,更懂得了做事情要持之以恒。我还清楚地记得大三的期末课程,老师安排整个班级的同学共编元旦晚会。那时,我们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但也积极思索,认真研讨,彼此包容,最终呈现了一台质量不错的晚会。

随着毕业临近,同学们逐渐开始了自己的实习之旅。得益于在荆州电视台的努力工作,我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和引荐。当获悉中央电视台“春晚”招募工作人员的消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投送了简历。很幸运是,我得到了央视的青睐,成功加入大型节目中心第二导演组。实习时,我进入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组。

初入部门,我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多思考,重行动,善请教,勤总结,作为导演组的一员,我的工作职责是对节目进行框架构思,并对其细节合理建议。在此过程中,我认识到打破常规思维、多元观点交换、团队通力合作的重要性。每次讨论会议,大家都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意见不统一,只要能求同存异,也可将工作继续纵深推进。有时候,许多技术工种都触及了我的知识盲区,为了有效解决问题,我虚心请教前辈们,深感加强自身专业功底,才能走得更远。

在央视工作,态度必须严谨,因为许多事情都牵一发而动全身。前期策划、赞助签订、演员选择、舞台搭建、灯光配合、音乐剪辑,外拍设计、后期制作……这些全部都交织在一起。每天工作到深夜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白天,我和同事带着各种资料,游走在北京市的大街小巷,许多表演团队和个人需要我们电话联系以协调时间。晚上,还需要针对演播情况,结合上级领导的指示,调整节目的演播细节,并在“时间、内容、顺序、备选”诸多领域做好全面的准备。

随着新春佳节的临近,总台也开始了“春晚”大联排,这意味着节目的总体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单数日子是“现场演播”,双数日子是“整理修改”。那一年2月5日,“春晚”联排迎来了最重要的日子,即第一次带观众彩排。总台中心的各路工作人员齐聚一号厅忙活着,拿着门票的观众们早早地就在大门前候场。

中午不到一点,我们佩戴着工牌,拿着统一配发的无线电,做好了承接工作的准备。“月亮姐姐的妆花了,快去找化妆师!”“道具组的木板不全,尽快补全!”“演员的经纪人在哪?赶紧叫过来,有要事商量!”“维持秩序,不要着急,一组候场,一组下台!”……拿着文稿、搬着道具,带着演员,我们奔波在人群之中,忙得连水都没空喝一口,甚至连晚饭也吃不上,直至凌晨,终于累得筋疲力尽。

“越努力,越幸运”。在央视实习的日子,我学到了很多,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国家级电视台不仅能够调动非常丰富的资源,形成极高的办事效率,工作人员更是尽职尽责,以高标准、严要求,督促自身在不同的节目形态中推陈出新。这说明了,作为“传媒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浏览和学习电视节目的内在组成,善于分析各类编导信息点,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我很高兴能选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虽然曾经有过迷茫和懈怠,但庆幸自己依然有清晰的认知,不抛弃,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遇见了更加优秀的自己。

最后,感谢母校的悉心培养,为我的成长与逐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