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采
首页  >  快速通道导航  >  校园风采  >  正文
学院风采--​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

作者: 时间:2022-07-09 点击量:

【学院简介】

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由翁文波院士于1950年在上海创立的高级地球物理探测班发展而来,是长江大学办学历史最长、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与学术地位的学院之一。1994年4月,应用地球物理学科被确定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学科。现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球物理测井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地球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和空间地球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物理测井和资源与环境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本科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是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国五星级专业。地球物理学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1个以地球物理学作为主干学科的“智能油气勘探”湖北省优势学科群、1个国家级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地震勘探课程虚拟教研室)。建成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慕课(MOOC)、1门国家线上一流课程、1门在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上线的课程思政案例课程、2门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课程和1门上线国家级教学平台在线开放课程。建院70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万余名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成为培养能源工业地球物理勘探高级人才的摇篮。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90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人、副教授28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到65.2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0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到97.22%;有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52人。聘有湖北省省级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2人,省部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湖北名师2人,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1人。

   科研成果

近五年,学院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其中重点1项、面上7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横向项目244项,科研总到账经费1.1919亿元。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97篇,其中被SCI、EI收录189篇。

 

 

    【专业设置

     

序号

招生专业组

招生方式

招生专业名称

特色/优势

办学地点

1

05专业组 

 06专业组  (国家专项) 

 07专业组  (地方专项)

按地球物理学类招生

地球物理学

省级一流专业

武汉

2

勘查技术与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中国五星级专业

3

04专业组  06专业组  (国家专项)  07专业组  (地方专项)

按专业招生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专业介绍

   【地球物理学类】

   (1)内设专业

    ◆地球物理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

   (2)新高考选考科目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3)培养目标

   地球物理学:充分体现“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思想,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优良学风的培养,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实践,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再塑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具备较强的利用地球物理知识解决油、气及固体矿藏勘探、地下水勘探、灾害防治及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勘查技术与工程:面向油、气等能源及固体矿藏勘探与开发领域,注重矿场地球物理、油气及固体矿藏勘探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知识面的拓宽,培养在井中地球物理资料数据处理及应用、岩石物理研究、井中仪器研发、地震资料采集、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等方面具有创新意识和优良学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3)人才培养特色

  (培养方式: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学生竞赛平台、双学位、辅修专业等)

   坚持“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思想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全面发展的目标,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技能,强化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优良学风、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国际视野、爱国情怀和社会适应能力。利用地球物理知识解决油气及固体矿藏勘探、地下水勘探、灾害防治及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在矿场地球物理资料数据处理及应用、岩石物理研究、井下仪器研发、地震资料采集与数字信号处理、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等方面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地球物理学类学生每年组队参加“创新杯”全国大学生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东方杯”全国大学生勘探地球物理大赛、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近五年,该专业学生获各类学科竞赛省部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29项、省级奖励102项。近年来,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考研录取率均名列学校前列,从2013年开始,设置国家级勘工专业卓越工程师班,截止目前共培养九届学生,近五年,勘工卓越班就业率98.13%、四级通过率100%、硕士研究生考研率61.36%。

 

 

 

(4)教学条件

  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中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非常规油气)、1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油气资源电磁勘探技术);一个图书 6000 余册、学术期刊50 余种的专业资料室;拥有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实验室,1间面积约96平方米的固体地球物理系教学研究室,一间面积约72平方米的勘查技术与工程教学研究室,各类仪器共80台套,总价值超4500万元;拥有 7个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和4个共建教学基地及交流培训中心,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        

 

 

  中石油物探重点实验室

 

 

 国家计量认证合格单位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斯伦贝谢捐赠软件

 

 

            电磁模拟实验室                    

 

 

    储层岩石物理实验室

 

水平井大斜度井多相流动模拟实验室  

 

岩电实验室

 

 

MRT&A 磁共振技术与应用实验室

 

 

 

 

 

    (5)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前景

 近年来,有多名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考研率保持在40%以上。毕业生就业面广,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可以在油田、煤田、地矿系统、工程建设、水利部门、核工业、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科学、防震减灾、教育等部门及行业就业。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1)新高考选考科目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2)培养目标

充分体现“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思想,让学生能够掌握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各种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手段,拥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大数据的应用分析技能。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实践,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完整的知识体系、较强的再塑性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IT、资源勘探与有效利用等各领域的多层次工作。

(3)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获得通用大数据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体系结构和基础技能,亦可在资源勘探与有效利用领域从事大数据研究。

(4)教学条件

拥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一个图书 6000 余册、学术期刊50 余种的专业资料室;1个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实验机房,含有高性能GPU计算服务器平台;一间面积约70平方米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学研究室;拥有 7个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和4个共建教学基地及交流培训中心,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5)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能在石油与资源勘探行业、IT行业、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油气勘探、大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开发和利用工作,以及大数据系统集成与管理维护等各方面工作,亦可从事大数据理论研究、咨询、教育培训工作。

校园文化活动

学院紧密围绕学风建设核心,坚持五育并举,夯实基础教育管理,筑牢疫情防控阵地,着力提升考研升学率、四六级通过率、高质量就业率和科研学术活动参与率,打造“以学为主、全面提升”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社区化育人体系。

 

 

开展宿舍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清洁舒适美丽和谐宿舍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将理论学习内化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远程终端多种渠道,着力开展学习工程和青年大学习,统领开展学风建设、科技文化、文艺体育、诚信感恩等系列教育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动静、环环相关联、灌注全过程,稳步推进建设文明和谐美丽地物。

 

 

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活动,指导学生明确目标奋发有为

地物学院“五指突击队”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长江大学武汉校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学院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我院学生通过参加拇指服务队、食指服务队、中指服务队、无名指服务队、小拇指服务队,在阻击疫情、扶贫济困、爱心助学、呵护绿色、回报社会的过程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将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五指突击队”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功能的品牌效应得到充分彰显。

 

 

投身防汛救灾一线志愿服务

关爱蔡甸区留守儿童,连续六年开展道德讲堂活动

学院优秀校友代表

 

常旭,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委,北京市第十一届政协常委。1980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

肖立志,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第一层面杰出人才,长江大学第一届杰出校友。1982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

 

 

赵亮,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7年入选国家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999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

 

赫志兵,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曾任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国际事业部主任,2021年任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96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原江汉石油学院)。

【学院风采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70周年院庆

中国石油测井企校协同创新联合体签约仪式

 

 

虚拟岩石物理与电磁模拟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非常规岩石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

 

 

石油知识竞赛特色品牌活动

地物学院学子勇夺全国大学生测井技能大赛特等奖

 

 

招生联系方式

学院官网:http://dqwl.yangtzeu.edu.cn/

学院官网:http://dqwl.yangtzeu.edu.cn/

2022级本科生QQ群:636157987

2022级本科生家长QQ群:66782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