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
首页  >  快速通道导航  >  成长故事  >  正文
人文与新媒体学院龚辅直:《心声、家国声、世界之声,声声嘹亮》

作者: 时间:2021-08-16 点击量:

心声、家国声、世界之声,声声嘹亮

□ 龚辅直,22岁,人文与新媒体学院2017级本科生

一、心声:潜心专业学习,思考传播理论

18岁的夏天,我顺利考入长江大学广播电视学专业。从此,开启了个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奔跑。

奔跑的故事始于课堂,我暗暗告诉自己,做一个沉稳、低调的少年,多读书、勤思考,但要沉稳、不张扬。

开学第一课《媒介素养教育》,老师提问:“什么是理性?”话音刚落,我的脑海便开始波澜起伏,片刻后,已然胸有成竹,但我始终双手紧握。一个、两个、好几个……老师开始点同学回答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令其满意的答案。忽然,我的名字被唤起。于是,心声第一次嘹亮。

“首先,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都是相对的,两者往往对立统一,同时存在于人性之中。而在实践中,理性有很多表现:科学实验是一种理性,沉静思考是一种理性,规则秩序是一种理性……白岩松在《白说》中曾经写道:‘理性,是目前中国舆论场上最缺乏的东西,有理性,常识就不会缺席;但现在,理性还是奢侈品。’可见,我们需要呼唤理性,去发掘理性的力量。”

发言毕,落座后,我看到了曾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这样的心声还有许多。大学期间,名言听了又听,理论想了又想,我在专业学习的跑道上渐入佳境。学期绩点屡破4,最高达到4.58。大一结束时,我排名专业第一位,获得长江大学奖学金;大二学期,我成为了全院第一名,获得国家奖学金;升入大三,我获评“长江大学‘十佳大学生’”、“万人创百星•学习之星”;升入大四,我再获国家奖学金。此外,我还担任省级科研项目《社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知识共享探索》负责人,通过努力,结题论文被核心期刊《今传媒》录用。

学习的过程中,我感谢知识渊博的老师们一直以来给予的悉心指导,帮助我在求知的道路上更加坚定而自信。喻老师将晦涩难懂的《传播学概论》讲得通俗易懂;纪老师的《广告学》活灵活现,深得同学们喜爱;曹老师将广播电视行业的现状抽丝剥茧;李老师教授《播音主持》耐心而平和……这都令人印象深刻。

二、家国声:扎根校园前沿,积极探索实践

摘下眼镜,拿起话筒,课堂之外的我开始探索“新闻实务”与“口语传播”。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长江大学电视台。我们正在炫彩跑的起点为大家现场直播,我是出镜记者——龚辅直。”在明媚的校园里,我时常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在镜头前,报道长大故事,传递家园之声。我和搭档精诚协作,开展体验式报道,深得同学们的喜爱。除了校园热门活动,我还在《长大小吃货》节目中走访校园周边的荆楚美食;在《典型采访》中探索学霸寝室的奥秘所在。

作为新闻传播的外延,“口语传播”亦是我立足校园,发出家国之声的方式。从参加人文与新媒体学院辩论队,到正式担任学校辩论队队长,我与队友们先后在“星火杯”、“晨曦杯”、“清晓杯”的正式赛及表演赛上呈现了100多场精彩的思想交锋。立足校园,我们讨论“大学生干部是否应是学霸”;思考人生,我们探讨“如果可以,应不应该用一半生命换取富足的生活”;心系家国,我们辨析“面对印度的一系列挑衅行为,中国应不应该放弃克制态度”;放眼国际,我们争论“英国应不应该为脱欧付一笔分手费”……

校园之外,我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曾赴恩施州广播电视台实习,在《最美鹤峰》、《感动恩施》、《少儿春晚》等节目导演组工作。在学院的组织下,我赴天门市广播电视台实习,采访新闻人物——芯创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主持和制作儿童节目《童星剧场》;参与报道中国一年一度的政治大事记——“两会”。

三、世界之声:树立国际视野,走进梦想殿堂

大三的夏天,长江大学选拔优秀学生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游学,并采取了“全英文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面试。凭借不错的英语功底和临场表现,我顺利通过了选拔,得到了体验异国风土人情的机会。游学期间的所见所闻依旧清晰如昨:普林斯顿大学的每一座建筑都宛如城堡,帝国大厦顶端的远眺震撼了我的心灵,渡轮迎着美丽的斜阳驶向自由女神像,华盛顿博物馆群蕴藏着数不尽的故事……这些都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真切感受了国外的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

然而,2019年末,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正当我国集中力量应对疫情之际,美国却利用其在国际新闻传播体系中的优势地位,肆意破坏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结合自身赴美游学的见闻,我愈发深刻地意识到,“对外传播”对当今中国处理各类国际争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知不觉间,我萌生了今后从事“国际新闻传播”的想法。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不断训练自己的英语辩论与演讲能力,不仅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还在各种英语竞赛中斩获佳绩。

此时,我的人生迎来了一次宝贵的机遇——保研。经过学院推荐,我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夏令营,与来自国内顶尖院校的优秀学子正面竞争。当我看到入营名单的本科学校一栏,心里不由地打鼓,很多大学都是令我仰视的存在。但转念一想,亲人的鼓励、老师的支持、自己的奋斗,都是我勇往直前的底气。

虽然过程一波三折,但最终我还是等到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共6所知名学府抛来的橄榄枝。斟酌过后,我选择了“北外”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未来,我将为了祖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发展而不懈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嘹亮的中国声音。

最后,我想对在成长路上一直关心、帮助我的老师们致以诚挚的感谢!